作者:李芷珊 任子博 攝影:張佳雨
藝以踐行,以美行知。7月10日至14日,學院鄉村振興促進團到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北洲子鎮向陽村,開展“藝術助力向陽 設計添彩鄉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鄉村振興專業賦能、煥新包裝、校地合作等方面,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文化活力、藝術生機,展現新時代青年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挺膺擔當。
專業賦能,塑造鄉村人居“新風貌”
鄉村振興,人居先行。7月10日,促進團成員抵達益陽市大通湖區北北洲子鎮,與鎮長孫樸兼鎮農服中心副主任潘繪伊等政府工作人員展開交流座談。深入了解鄉村振興大背景下向陽村打造宜居宜業生活環境,美麗鄉村的需求。促進團成員們依托專業優勢對向陽村的公共空間、閑置用地及景觀節點進行了全面的考察與規劃。緻力于将鄉村自然風貌與人文底蘊相結合,設計一系列既承載鄉土情懷又不失現代審美趣味的改造方案為後續項目落地奠定基礎。
煥新包裝,點亮農産品牌“新生機”
7月12日,促進團成員在北洲子鎮黨委書記孟國平,黨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劉钊作等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針對向陽村豐富的農産品資源進行了實地考察。構建多元化農業發展體系任務成為鄉村振興促進的重中之重,7月13日促進團的成員為野貓嘴生态農場及北勝村榨油廠建言獻策。因地制宜,特色明顯的為當地特色農産品打造了一系列美觀實用的包裝設計方案、繪制大通湖區“水果地圖”助推鄉村振興。這些設計不僅增強了農産品的市場競争力,更通過視覺叙事的方式,講述了向陽村的故事,傳遞了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為農産品品牌升級注入了新的創意元素。
校地合作,共創鄉村振興“新路徑”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學院師生的一次深刻鍛煉,更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實踐。在與向陽村及當地企業緊密合作的同時,實踐團以創意合作構建平台,在優化公共空間以及村居民社,創新性布局創造性整合上為鄉村提供了強有力的設計支持與服務,不僅為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學院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開辟了新的領域。
此次的“藝術助力向陽 設計添彩鄉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體現了我校對于鄉村振興促進的重視,更充分展示了學院青年學子将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服務社會的精神風貌。北洲子鎮黨委委員、鎮長孫樸對此次實踐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你們的到來,無疑是向陽村邁向嶄新篇章的重要契機。他們以實際行動诠釋了藝術設計的力量與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我堅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向陽村的未來将更加美好,鄉村振興的藍圖将更加絢麗多彩!”
“鄉”約向陽,遇“踐”青春,青年大學生始終在路上。學子們正以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熱情,書寫着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未來,促進團成員将繼續深耕于這片熱土,以筆為犁,以色為種,讓向陽村在藝術與設計的潤澤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審核:陶宏 缪智文 張超)